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要求要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高州市早在2012年就提出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县(市)”的工作目标,四年多来,高州市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65.84%提升到68.49%,森林覆盖率比全省的平均数超出近10%,在全国县级市中名列前茅。高州市2013年至2016年连续4年在全省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中获省政府通报表彰,2016年3月成功摘取“全国绿化模范县(市)”桂冠。
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市)”以来,高州市倍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誉,继续发挥党政军民戮力同心创建的热情干劲,力度不减、追求不止,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创建林业生态省以及茂名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部署,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发展全局中的突出位置,推动植树造林常态化,持续构建林业生态五大体系,引领群众念好“山水经”,共建共享绿色生态资源,发展绿色产业,不断巩固和提升“全国绿化模范县(市)”成果,助力茂名市争创“国家森林城市”。
全面提质厚植绿色发展根基
近年来,高州市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精细化保护林业生态,通过种管结合,多措并举,努力提升全市林业发展质量。
一年7个植树节,推动义务植树常态化。2015年起,高州市把每年1月至6月最后一个星期六定为全市义务植树日,加上3月12日法定的植树节,使高州市植树日达7个。从遍布上半年的义务植树日的设立,到党政干部的躬身实践,再到群众的自觉参与,义务植树已实现常态化。
每逢春回大地,高州市党政领导干部、13个异地商会(同乡会)以及广大群众都自觉积极参与义务植树活动,在笔架山、挂榜岭以及库区镇山头等种下了公仆林、清风林、家庭幸福林、志愿者林、商会林等50多个主题林,力求让青山常绿。据统计,今年上半年高州市累计义务植树292万株,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实行10年封山育林,厚植绿色生态优势。高州市自2012年起到2020年,对全市山林,尤其是库区镇山林全面实行10年封山育林。在封山育林期间,除抢险救灾、重大工程项目、“一消灭三改造”项目等特殊需要以及速生丰产林经审批可以砍伐外,一律停止砍伐,切实将封山育林作为加快该市培育森林资源,提高生态效益,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
当前,高州市封山育林区内的林相有了较大的改观,森林质量提升,尤其是高州水库库区的森林涵养水源量大大提高。
构建百万亩“环库”景观生态圈体系。高州市在高州水库这个“生命之库”的库区大力开展碳汇林建设,重点打造百万亩“环库”景观生态圈、省级生态公益林示范区以及天然“大氧吧”。
去年来,高州市高标准完成森林碳汇工程任务51500亩,其中造林21300亩,封山育林30200亩;完成省级森林碳汇林抚育任务62882亩,中央财政森林抚育任务57800亩。同时,抓好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现有生态公益林116.7万亩,其中高州水库集雨区生态公益林87.8万亩,占库区林地的75.2%,为维护好高州市乃至茂名地区的生态屏障发挥了重要作用。
构建“一江十河”水源地森林生态体系。按照“一消灭,三改造”的目标,通过人工造林、补植套种、封山育林等方式,在以鉴江流域为主“一江十河”两侧山地,扎实推进江河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打造以绿色为基调、彩叶树种为小斑块的森林景观。现已营造防护林2万亩,幼林抚育6万亩,封山育林10万亩。
扎实开展速生桉改造工作。为优化库区林木种植结构,提高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环境等功能,高州市经过多方调研,外出浙江、湛江等地取经,决定对库区内约2万多亩速生桉进行改种。为保障林农利益,高州市一方面对调整速生桉结构项目优先安排砍伐指标以及地方资金补助;一方面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引导、鼓励林农逐步推进速生桉改竹,大力发展竹产业。
目前,作为速生桉改竹试点,古丁镇建立了西坑坳龙竹种植示范基地200亩,种植品种为大、小龙竹两个品种,该品种生长成活率高,长势良好。其余库区镇速生桉改造也正有序推进。
严格林业行政执法。高州市始终把严厉打击乱砍滥伐、偷砍偷伐作为保障林业生态健康发展的最严手段,不断强化森林公安以及治安护林联防队伍建设,着力加大林政执法力度、山林巡查密度以及宣传广度,严控未经审批的林木采伐,严禁砍伐天然阔叶树,尤其是严管库区林木。组建森林消防大队,强化日常演练,提高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能力,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全面排查并建立古树名木管理信息系统,对全市3624株古树名木统一编号、设置标志,划定保护范围,进行有效保护。
高州市依法关闭取缔了库区范围内的锯台38家。2016年立案查处涉林案件30宗。
共建共享森林公园就在家门口
为了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乡处处染绿,让群众共享生态福利,高州市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持续推进构建林业生态五大体系,将森林城市、森林乡村的目标落到实处践于实处。
打造“星星伴月”式森林公园生活体系。在全省率先提出“一镇街一公园”建设,打造林业实体工程,让老百姓共享生态福利和生态公共产品。
高州市完成了文笔岭森林公园改造,启动了高凉岭森林公园建设,先后投入1500万元改造观山公园、投入1200多万元改造挂榜岭森林公园,从市财政安排500万元补助给镇街用于镇级森林公园建设。目前基本建成森林公园34个、湿地公园4个,初步形成了以市区笔架山、挂榜岭、文笔岭、观山公园为中心,南塘镇彭村森林公园、宝光街道下汉村公园、石仔岭街道镇大岭村公园、根子镇荔枝文化主题公园、沙田镇龙眼森林公园等为依托的森林公园总体布局。
构建城区和镇街为主的“城镇”绿地森林体系。以林业生态“两创”活动为契机,积极创建森林城市、森林圩镇、森林村庄、森林小区、森林校园、森林机关等,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镇”绿地森林体系。
目前,高州市已建成森林圩镇28个、森林村庄156个、森林小区43个、森林校园315个;推进社保局等一批有条件的机关单位进行楼顶绿化改造。
构建道路两旁景观生态体系。突出抓好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县道、村道两旁和公路沿线的村庄等地段的植树绿化,全面提高绿化水平,以形成完善的绿道生态网络。
自2014年以来,高州市对辖区内国省道干线公路进行了绿化,累计种下马占相思树近10万株,人面子树1000株。今年还对省道283线石板至南塘段、省道280线高长路等空白路段补种绿化树木24827株,新种17518株。据统计,高州市境内293公里县道的绿化率达70%。另外,高州市要求有关市直单位和镇街负起乡、村道路两旁绿化和管护责任,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绿美结合、注重效益”原则逐步推进。
同时,高州市高标准完成“百里银杏长廊”高州段建设。“百里银杏长廊”是茂名市今年重点打造的植树示范点之一,高州段近30公里。高州市于今年1月上旬启动省道280线马贵、古丁两镇境内“百里银杏长廊”生态景观林带的规划建设工作。目前已完成银杏树种植30公里,共种植银杏6617株。
“绿”变产业借生态优势发展林下经济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更要让绿水青山长出金山银山。高州市林地资源丰富,荔枝种植面积58.31万亩、龙眼32.06万亩,可开发用于发展林下经济的荔枝、龙眼林地占40%以上,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近年来,高州市充分发挥当地的林业生态资源优势,引领群众念好“山水经”,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努力实现林业生态保护和农民增收双赢。
多业并举,逐步推广全面发展。充分利用所具备的气候、环境优势,逐步开发林下资源,形成了以林下种植、养殖、森林旅游为重点的林下经济发展格局,产业规模逐步发展壮大。
目前,高州市推广的林下种植主要有石斛、益智、砂仁、藿香等南药种类;林下养殖主要有牛、山羊、香猪、特种五黑鸡、蜜蜂等种类;森林资源旅游主要有深镇镇仙人洞景区、根子镇浮山岭、新垌镇三官山、古丁镇天花顶、大坡镇平云山风景区以及在建的马贵镇摩天小镇、曹江镇高凉岭森林公园等。
因地制宜,分功能区侧重发展。按照生态发展区、重点发展区、优化发展区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提高林地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
“林业+药”模式。高州市林下种植益智、春砂仁、藿香、石斛等南药面积1.8万亩,主要分布在古丁、深镇镇等库区7镇和谢鸡、新垌、云潭等山区镇,从业户1900户,年产值6300万元,占高州市荔枝、龙眼树下经济的30.4%。
“林业+鸡”模式。高州市林下养鸡面积5000亩,农户223户,年出栏量195万只,年产值6180万元,占高州市荔枝、龙眼树下经济的29.9%。主要分布在谢鸡、大井、东岸、潭头等镇。如宝光街道的创益原生态鸡场养殖特种五黑鸡,养殖面积20亩,现存栏5000只,主要销售五黑鸡的鸡蛋,绿色鸡蛋40元/公斤、白色鸡蛋24元/公斤,年产值20多万元。
“林业+蜂”模式。高州市林下养蜂面积2.5万亩,养蜂专业户312户,共2.06万箱蜜蜂,年产量412吨,年产值2026万元,占高州市荔枝、龙眼树下经济的9.8%。如高州百兴养蜂专业合作社的罗达成1个人就养中蜂100箱,每年每箱采蜂蜜17.5公斤,按照市场价60元/公斤销售,每年收入10.5万元。
“林业+旅游”游模式。高州市利用山区原始森林资源,开发森林旅游产业,一方面保护了林业生态资源,一方面又能通过租赁、务工等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如深镇镇仙人洞景区每年都吸引大批游客前往休闲避暑;马贵镇引入广东香乡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约15亿元,建设规划占地约2.5万亩的摩天小镇项目,构建田园综合体产业发展格局。
政策扶持,激发农户的积极性。高州市出台林下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扶持“林业+药”“林业+蜂”模式发展。每年安排专项资金300万元,分别对种养农户,对从事中草药、畜牧等主导产业的合作社(公司),对专门销售高州农特产品的电商企业进行大力奖补,促进其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增强带动力和市场竞争力。例如,对林下发展种植益智、春砂仁等中药材的农户,按照每亩补贴100元至2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激发农户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
高州市还结合精准扶贫工作推动林下经济发展。例如,在新垌镇高良村委会建立示范点,由帮扶单位帮助该村40户贫困户购买益智种苗和中蜂蜂种,大面积推广种植益智,扶持贫困户发展养蜂产业。其中,益智种植基地面积约800亩,亩产约250公斤,市场收购价14元/公斤,亩产值3500元,有效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
目前,高州市正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林下经济龙头企业、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培育林业经营大户等,探索实践“山地经济发展”“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推动林下经济产业化发展。